黑河学刊
    主页 > 期刊导读 >

出版论文_传统与现实的交汇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船山学刊》其史

第一节 《船山学报》及其创办背景

    一、刘人熙其人

    二、船山学社

    三、《船山学报》

第二节 改革与传统——1984年第一次复刊

    一、复刊的时代背景

    二、复刊后的主要成果

第三节 现代与创新——1991年再次复刊

    一、再次复刊的时代背景

    二、再次复刊后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船山学刊》其学

第一节 《船山学刊》的王夫之研究

    一、《船山学刊》的王夫之哲学思想研究

    二、《船山学刊》的王夫之史学研究

    三、《船山学刊》的王夫之文学研究

第二节 《船山学刊》的湖湘文化研究

    一、《船山学刊》湖湘文化研究概述

    二、《船山学刊》的湖湘文化研究成果

第三节 《船山学刊》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一、《船山学刊》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概述

    二、《船山学刊》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

第三章 《船山学刊》其编

第一节 、栏目变迁与特色

    一、栏目变迁

    二、特色栏目

第二节 、编辑群体与编辑特色

    一、民国时期的编辑群体与编辑特色

    一、复刊后的编辑群体与编辑特色

第四章 船山学刊其用

第一节 光大船山学问

    一、发掘整理王夫之著作

    二、扩展船山学边界

第二节 发扬湖湘文化

    一、船山学和湖湘文化交融发展

    二、弘扬湖湘文化传统

第三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承儒释道文化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第四节 兼容并蓄,多样发展

第五章 船山学刊其未来

第一节 数字化建设

    一、《船山学刊》数字化建设现状

    二、数字化发展策略

第二节 博采众长,吸收优秀办刊经验

    一、进一步与现实紧密结合

    二、进一步延展研究领域

    三、进一步精深研究成果

第三节 解读时代,期刊内容多元化

    一、以点带面,编织优秀文化

    二、清晰思路,寻求文化创新

    三、立足时代,承担社会责任

结语 坚守传统,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章摘要:《船山学刊》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刊物之一,自1915年8月创刊以来几经停刊和复刊,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在各方的鼎力相助下又起死回生,并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至今仍焕发着生机。《船山学刊》长期活跃在湖南学术界,是以光大船山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为使命的专门性学术刊物。《船山学刊》历经百年风雨,见证着历史变迁,凝聚着各个时代研究船山学学者的成果并影响至今。在民国时期由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报》一共有十五期,每期刊载了当时对于船山思想的研究学问以及对中国文化和西学探索的文章。这是《船山学刊》的前身,1991年之后改名《船山学刊》并延续至今已有125期的总数。《船山学刊》的过去与现在是船山学发展的历史,更是见证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船山学刊》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为王夫之思想研究,是学刊的根基。主要研究领域有王夫之的哲学、王夫之的史学和王夫之的文学。二是湖湘传统文化研究,是学刊思想滋生的土壤。《船山学刊》以一种本土情怀研究和融入到湖湘文化当中,相辅相成。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学刊积极探索之地。《船山学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在于儒释道研究。《船山学刊》以船山学研究为主要切入点,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湖湘优秀文化传统。《船山学刊》的编辑特色与学刊研究内容息息相关,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刊物的栏目虽与时俱进有所革新,但其办刊宗旨和精神内核没变。在变与不变中,从《船山学刊》编辑群体和栏目的变迁可以分析出《船山学刊》的编辑特色。《船山学刊》历经百年,其功用在于光大船山学问、弘扬湖湘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学问。《船山学刊》对于船山学的影响毋庸置疑,在海内外被奉为船山学研究的重镇、国学之津梁。《船山学刊》研究对船山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而《船山学刊》生长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也反哺湖湘文化,其湖湘文化研究成果促进了湖湘精神的觉醒。《船山学刊》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贡献在于融合了船山学和儒释道文化,并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之处。《船山学刊》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完备的生态环境。包括稳定专业的编辑团队、丰富的稿件来源、明确的编辑方针。但另一方面期刊数字化建设,内容创新和学术化发展方向方面依旧需要不断探索。《船山学报》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对船山学以及船山学背后蕴含的湖湘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内容,本文着重从期刊编辑学、湖湘文化传统和历史与传统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