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刊
    主页 > 期刊导读 >

黑河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学术史梳理

1 国内学术史梳理及动态 1.1 黑河城市发展战略梳理 吕兴才(1992)认为黑河市应着眼21世纪,加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1]王志纲等(2004)认为“远东桥头堡,中俄双子城”是黑河的形象定位,并形成“两国一城、总部基地、旅游体验”三大边境城市建设核心战略;柳邦坤(2006)认为黑河要打造魅力城市,要遵循独特、科学、感召、鲜明、未来、文化、协调性原则,规划先行,建立形象识别系统;[2]李宗英(2012)认为大黑河岛经贸洽谈会、文化大集、文化艺术节、中俄艺术活动陈列馆凸显了黑河发展的优势;[3]肖飞宇(2016)认为黑河应实施文化复兴战略;[4]李永菊等(2018)提出黑河市旅游形象建设方案。[5] 黑河城市发展战略多为医院、银行、政府、学校等单位人士进行的研究,能结合黑河实际,做出务实分析和决策,中俄两国一城的文化交流和旅游规划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城市发展战略层级为生态城市层级并未上升为智慧城市层级,有待进一步提振魅力城市的智慧化层级。 1.2 国内智慧城市规划发展梳理 吴月静(2009)提出建立生态与经济共进人文与科技并举的“智慧南京”的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规划创新思路;[6]李德仁(2011)认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7]谢昕(2012)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充分整合感知、协同运作的特点,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8]丁国胜,宋彦(2013)认为“智慧规划”应具有系统性、智能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其关键领域包括智慧化提升城乡规划自身能力和智慧化解决城乡规划;[9]石晓冬(2014)认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基础,大数据处理技术是发展信息引擎;[10]甄峰,秦萧(2014)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建设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活动及其空间的影响;[11]张纯,李蕾,夏海山(2016)认为在组织、政策和技术共同作用下,智慧理念、前瞻思维方式、可持续性计划才能将城市引向智慧发展之路;[12]武占云(2017)认为“智慧”不仅在于设施和硬件,更在于理念和运营、精明的决策、数据的洞察和人文的关怀;[13]刁生富,姜德峰(2018)认为基于民生工程的有取舍的软硬件建设是智慧城市领域研究与规划咨询工作的推进策略。[14] 智慧城市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对接是十九大报告落实的关键,其融合就是智慧的城市规划,要密切注意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引领,城市发展战略要注意前瞻性、可持续性,惠及民生,重视城乡的有机结合,促进城镇化的建设。2017年我国评选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前十名有杭州、宁波、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青岛、大连,值得全国有效借鉴。 1.3 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学术史梳理 张涛(2005)认为国家经济的腾飞,需要魅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塑造城市经济发展动力,加强信息化建设;肖英旭(2012)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综合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相关知识,要积极推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刘恋(2012)认为智慧城市需要多维技术和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构建城市发展的新范式;黄超(2013)认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智慧城市应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服务于旅游业;卜子牛(2014)认为利用信息要素改造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刘鑫(2015)设计了长株潭“智慧城市群”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与模型;刘云朋、陈阳(2016)认为城市的智慧型发展是时代的选择,智慧城市发展具有时代生命力。 国内学者认为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产业和技术联动发展。学者们以所辖地域为例对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设计了机制与方案,未来将对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进行全面评价和测度。 2 国外学术史梳理及动态 2.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梳理 韩国学者(2004)认为要加强无线网络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学者(2006)认为要积极推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城市水平;马来西亚学者(2009)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化的政府和智慧型学校建设;日本学者(2009)认为要加强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促进网络建设;爱尔兰学者(2009)认为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欧洲学者(2010)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点进行尝试。 研究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实践角度对所属城市进行建设,主要研究亚欧智慧城市建设,但是研究视角并不是边境城市,且尚未考虑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对边境城市建设的影响。 2.2 智慧城市及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学术史梳理 2017年